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43|回复: 0

铃木大拙《禅宗》茶艺师的故事漫谈(李中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7 15: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中笑


铃木大拙(1870—1966)是日本现代的禅学思想家,原名贞太郎,后因学禅,改名大拙,别号也风流居士。他在《禅宗》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茶匠之心。日本江户时期有一位大茶艺师,他泡茶非常好,主人一天都离不开他,主人要去京都办事就一定要把他带在身边。他说:“京都有很多浪人,我又不会武艺,被人逼住怎么办?”主人说:“没事,你也穿一身武士装,挂一把佩剑,别人就不招你了。”他就这么照猫画虎地穿戴起来,跟着主人走了。
到了京都,主人去办事,他自己出去散步,在池塘边就恰好撞上一个浪人。这浪人还很嚣张,用挑衅的口吻说:“咱俩比武吧?”这茶艺师就慌了,他说:“我不会武功,我就是个泡茶的。”这浪人就越发猖狂,说:“你既然不会武功,你穿戴这身行头,你不是辱没武士的名节吗?我还是得杀了你。”这茶艺师想一想也有道理,他说:“那这样吧,你看我主人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你容我几个小时,我把一切打理好,我一定回来跟你比武。”浪人就放了他。
他就直奔京都最大的武馆,到门口一看都是排队学武艺的人,他就分开众人,见到大武士就拜,他说:“我求你教我一种作为武士最体面的死法。”大武士很奇怪,说:“来武馆学艺的人,都是求生的,我第一次见到求死的,为什么呀?”他说:“我只是个茶艺师,遭遇强敌。”大武士就笑了,他说:“你一个茶艺师到这里,为什么不给我泡一次茶呢?”茶艺师一听就感伤了,他想:这可能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泡的最后一次茶了,他这么一想反而很从容,也没功利心了,他就像平常伺侯主人那样,专心来泡茶。
他让人取来最好的山泉水,用小火一点一点地煮开,又取出茶叶,然后洗茶、滤茶、泌茶,一道一道做,从容不迫,最后他把这一盏茶捧到了大武士手里,大武士一直看着他,看到最后,他喝了一口茶。大武士说:“这是我这一生中能喝到的最好的茶了,但是这个时侯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不必死了。”茶艺师说:“你是不是要教我什么绝招啊?”大武士说:“我什么都不教你,就给你一句话,用你刚才泡茶的心去面对你的对手吧。”
他就带着这一句话回去了,在池塘边看到那个嚣张的浪人早早地在等着他,一见他就咣当拔出剑来说:“我们现在就比吧?”这个茶艺师就想,什么叫做以泡茶的心去对付他?
所以他就慢慢地、静静地说:“不着急。”他双手取下自己的帽子,端端正正放在池塘边,脱下自己的外衣,一折一折地叠好,压在帽子下边。然后他还是笑笑地看着对方,拿出绑带把自己的袖口、裤脚一一都绑好,最后解下腰带,紧一紧,整束停当,他从头到尾,一丝不苟、有条不紊收拾妥当,然后一直就这么笑笑地看着他的对手。
这时,他的对手已经剑出鞘了。在中国的《曹刿论战》中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兵法。老拎着剑被人这么看着,那就越看越看得他心里没底,越看越慌,越看越毛,也不知到这个对手到底有多深的武功,俩人都要比武了,这个人怎么这么慢条斯理呢?这个浪人就被他看得惶惑之极,,到了最后的时候,这个茶艺师咣当一声拔出剑来,双手举过头顶,棒喝一声,停在半空中,其实这是他能做的最后一招,再往下怎么用剑他完全不知道。但就在这一刻,那个浪人扑通就给他跪下了,浪人说:“我求你饶命,你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武力最高强的对手。”
这个故事为什么铃木大拙会写进《禅宗》呢?其实他告诉了我们一种道理:这个世界上至极的精进,就是心态。在佛教的六度里就有精进一度,精进这一度排在布施、持戒、忍辱的后面,依次还有禅定、智慧。精进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平等觉经》里有“勇猛精进”的说法,这个精进需要勇猛,只有勇猛才能精进。如何勇猛?从茶艺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浪人那样的横蛮,而是在心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就能勇猛,就能精进,也就是一门深入。净空法师这样说过:“精进的意思是一门深入,长期熏修。”茶艺师穿了武士的服装,他却不会武功,但是他却遇到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大武士,这个大武士用我们佛教界的话来说就是那个法门的善知识,他就教茶艺师用他最精通的老本行来对付浪人,结果茶艺师不但没死,而且浪人还心甘情愿地拜倒在茶艺师的脚下。用道家的话来说就是“外化内不化”,“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我们佛教的生活禅。我们经常讲“平常心是道,功在日常中”,日常中我们起心动念,心都要定在佛的教诲上,那么这个功德就能落实在日常中,日日精进,就能达到禅的境界。大武士没有叫他学武练绝招,为什么?因为茶艺师就是一个泡茶的,只精通茶道,让他临时学武,无疑是叫他去死。所以大武士看了他的茶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让他用泡茶的心态去对付浪人,所以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禅宗讲明心见性,什么是明心见性?在这里可以说是还我的本来面貌。我的本来面貌是什么?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相观相,相化相,法相庄严还我相”;下联是:“心念心,心灭心,慧心元明合天心”。这副对联就能说明自己的本来面貌应是如此。宋朝一位禅宗大师说过禅宗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们“人本是人”,茶艺师本是茶艺师,不必刻意去做什么武士。到头来还是要把武士的服装脱掉,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还是茶艺师。所以他一出招在气势上就把浪人压倒了。
我们禅宗参禅打坐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达到明心见性。从明心见性这四个字本身来说,就是先要明心,才能见性。如何明心?什么是心?这里的心不是指的我们平常所说的有形有像的肉心,而是主宰大脑思维活动、支配精神和肉体相应运动的慧心。心的定义也可以说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谓之心。禅宗里有参话头、喝棒到顿悟的说法就是要明心。茶艺师泡茶功夫也是达到了明心的境界,当他去找大武士教他怎样死的体面的时候,大武士没有着急教他这种办法,而是问他是干什么的,当大武士知道他是一个茶艺师时,就让给他泡一壶茶,大武士看了茶艺师泡茶的全过程,又品尝了他泡的茶,这时候,大武士已经胸有成竹地想到了对付浪人的办法,这就是把泡茶功夫的心态来对付浪人。茶艺师也没有问为什么,因为茶艺师已经和大武士的心相通了,所以只是照着大武士教给的办法去做就行了。他在浪人面前用泡茶的功夫,慢慢地脱衣帽,然后对着浪人笑,这时候的茶艺师把生死看得很平淡,最后一招他才举起了宝剑。这时候的浪人已经是全线崩溃,只有甘拜下风。我看茶艺师在泡茶方面确实是一门深入,而且在心态上已经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这种境界在什么地方都能用得上。这就是明心见性。
我们学佛的人不应该从这个故事里悟出一点什么道理吗?最后用“学佛在心不外求,心地慈悲德具足,贪嗔痴慢亦忘尽,不动无明是活佛。”这四句来结束漫谈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3 19:55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