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46|回复: 0

汉语危机是东方文化危机的表征(王岳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8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岳川


当代中国,经历了汉语的危机后,应该进入汉语重新体认和振兴的时代。这一时代不仅是人们重新认识汉字文化对汉字文化圈新的意义的时代,更是深刻体认汉字书写对人类文化重大影响的时代。
20世纪的汉语文化圈的确面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挑战。面对西方话语的强势,几千年中国文化经历了痛苦的反思、选择和再生。到了新的千纪年转换点,汉语文化圈如何面对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如何面对西方的后殖民理论并展开边缘文化对话,已成为当代中国学者和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汉语学界过去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要采取的策略,均与后殖民语境相关。朱竞主编的《汉语的危机》[1]一书凸现了这种危机和危机意识。编者以独有的识见,深邃的历史感和前瞻性的学术勇气,将若干尖锐问题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使我们看到一个世纪的汉语危机中的种种问题,进而审视20世纪汉字改革中的西化路子所表征的负面效应,并基于民族感而提出的“汉字思维”理论的内在理路,为解除汉语危机而进行着当代前沿问题的深度思考。
无疑,汉字以及汉字思维或汉语思想,铸成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显意识,这使得汉字与汉语具有一致性,汉字与中国文化具有一致性。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用它表征自己心灵的每一丝启示和精神的每一点觉醒,记录民族历史的铁与火、荣耀与灾难,铭刻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和困惑。汉字的“强大阵容”表明了中华民族思想的广阔度以及“词与物”(福柯)对应的宽广度。
汉语文化圈在张扬民族文化精神的同时,并不以自己的文字和文化为卑,并不拜倒在拼音文字的强势之下,而是在转型性创造的健康心态中,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交流”和“对话”,以破除民族虚无主义心态和狭隘民族主义的仇外排外心态。在批判西方误读东方的“东方主义”思潮中,在后殖民文化语境中,坚持中国本位立场,调动知识和心性来扩充智能和精神,用普遍的中国文化知识和理性方法,来表达现代人的文化胸襟和生命价值观,来弘扬以汉字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所蕴涵的生命原动力和超越精神。
汉字文化在新世纪再也不能被置之于历史的盲点之中。汉语文化圈在崇洋的“西化”浪潮中,应反思“母语思维”对这个民族的未来意味着什么。汉字文化的开放系统将使一切所谓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显得不合法,并将以自己宽容、中和的民族性格和“边缘”文化姿态,迎接世界八面来风,使中国文化在自我反省和批判性价值重建中,发现人类文化多元共生、多元对话、多元互补的世界文化新格局。董明庆《汉字文化圈的“汉字事典”》中认为:“汉字文化圈是以汉字为媒介而拥有共同价值体系的世界,是在中国及其周边发展出的以同一个表记法为基础的文化地带。……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北的朝鲜,东方的日本,南方的越南(汉字在朝鲜的应用起始于公元285年之前;汉字的典籍大规模进入日本,也在公元3世纪左右;公元112年,汉武帝在南越设郡,汉字便正式成为越南的文字),超越中国漫长悠久的历史,广被于东亚,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2]这段话对那些中国文化落后论,颇有治偏之效。   
正如西方思想家汪德迈(León Andermeersch)在《中国表意文字的起源及其特征》中所认为的那样:“汉字的内在合理性使它越过了表意文字系统所不可逾越的、以无限的拼音组合(拼音文字)来表达无限意义的障碍。由於没有走以音符代替意符的世界共同的语言发展之路,汉字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系统和表意语言系统。同时,汉字提供的无尽的意义世界,使中国产生了书法和山水画这两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世界大多数文化中,书法基本上不算是艺术,阿拉伯民族的书法艺术堪称精美,但由於阿拉伯书法仅有拼音文字的基础,使其只能成为一种装饰艺术。中国书法以汉字为基础,使书法艺术从一开始就楷翔於整个意义世界的宏大宇宙之中,从而登上艺术的最高殿堂。自王维始的中国文人山水画,则是书法艺术生命在绘画领域的延伸。”[3]书法是“中国哲学中的明珠”。书法精简为黑之线条和白之素纸,其黑白二色穷极了线条的变化和章法的变化,暗合中国哲学的最高精神“万物归一”、“一为道也”。书法是“汉字文化圈”的一种高妙的文化精神活动,走出汉字文化圈以外,比如欧美也可能有写字,但是它没有将文字的“书写”转变成用柔软毛笔书写的高妙的徒手线艺术。正唯此,书法成为中国艺术精神上的最高境界——最能代表东方艺术和汉字文化圈的艺术精神。
我注意到,西方近年来出现了持续不断的“汉语热”,尤其是美国的大学生在选择“外语”专业方向时,相当多的学生选择了“汉语”。而中国各大学的对外汉语中心的外国留学生也人满为患,蔚为大观。这对中国文化输出无疑是一个有价值的现实回应。
汉语思想是汉语精华的体现,也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现。古典的汉语思想无不充满诗意,语言的简洁明快、意蕴悠长,思想的辨证圆融、朴实无华,这是汉语思想的魅力所在。汉语思想是用母语思考祖国的现实与未来。汉语思想也是用最适合自己的语言思考世界的现实与未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是汉语思想对中国的意义。用外语思考的中国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中国。语言即文化。外语只能理解中国这个“物”,而无法真正理解这个“事”。文化思维就具有这种解释学偏见的结构,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所要做的是致力于修正偏见,却无法消除偏见。
汉语言是汉文化的集中体现,而汉文化的核心是汉语思想——母语思想。即便掌握了流畅的外语思维,但是,针对故土,还是需要用母语来表现。因此,母语思想是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统一。外语书写是给外国看,母语书写是给家人看的。我从不否定外语思维,而且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还需要大量的翻译拿来。但是,发现东方既然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汉语思想就显得尤其重要。毋宁说,首先是有了优秀的汉语思想,外语思维才可能出现。优秀的汉语思想首先要惠及故土,才能惠及世界。
汉语危机本质上是东方文化的危机,汉语危机的消除,是东方文化振兴的前提。只有当21世纪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成为真正的“人类文化”,才能是世界文化走向精神生态平衡之途。


--------------------------------------------------------------------------------

[1] 朱竞编《汉语的危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2] 董明庆《汉字文化圈的“汉字事典”》(《中华读书报》2005年8月3日)
[3] 汪德迈(León Andermeersch)在《中国表意文字的起源及其特征》,陈彦译,香港《二十一世纪》 ,1998年8月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3-29 18:0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