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23|回复: 0

[选刊] 论李白杜甫齐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5 17: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简介:蔡文锦(1942-),男,江苏泰兴人,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2)?
摘要: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与《唐代文学史》等都认为李杜并称是在唐元和年间。依据李、杜诗集和《全唐诗》等可见,杜甫生前已为时所重,李杜时代已称李杜。
关键词:杜甫;李白;齐名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

   接受美学(Rezeptionsasthetik),又称接受理论、接受研究,是以现象学、解释学为其理论基石,以读者群的文学接受为旨归的一种新的美学研究法。接受美学有利于拓展文学研究的领域。运用接受美学,从诗人、作家作品的读者群与诗人、作家艺术创作的心灵对话,从客观产生的读者对文艺家的批评,而不是一味地依据某一个大人先生的论述,来看待文艺家艺术创作的真际,从读者群对艺术成品的“整体震颤”与“高峰体验”,来分析文艺家的历史地位,钩稽杜公所在时代方方面面的人,从唐玄宗到李白,从名流到一般诗人,对杜甫诗歌的历史地位作实事求是的评述,当是一件有意义的学术研究。?
   杜甫见重于世, 比较多的说法是在中唐以后。韩昌黎(768-824) 《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1](p.842)白居易(772-846) 《与元九书》:“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篇,至于贯穿今古,尔见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2](p.879)元稹(779-831)《唐故公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叙曰:予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古人之才有所总萃焉。……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昔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能如子美者。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2](pp.1680-1682)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杜甫”条云:“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世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4](p.123)中国文学通史系列《唐代文学史》云:“杜诗被人们欣赏,它的价值开始被人们承认是在中唐,人们经过了八年安史之乱和无穷无尽的内战,笼罩社会的是深刻的忧郁和不安。历史经过一段沉思,进步的士大夫开始寻求救治社会的药方。此时人们再读到杜诗,其感受自然不同了。杜甫揭露时弊的史笔,圣君贤相的理想和鲜明的华夷之辨都必然引起共鸣,受到激赏。”[4](p.530)
  一、 杜甫为时所重?
  杜甫一生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分壮游吴、越、齐、赵,京师十年,就任左拾遗与弃官流亡,漂泊西南四个时期,干谒,沦陷,流亡,肺痨糖尿病、风痹与冻馁困扰他,《南征》辛酸地吟道:“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但实际上他已为时所重。?
  《旧唐书》本传云:“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新唐书》本传云:“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可见他受到唐明皇的重视。? 重臣、诗人韦济、李邕、李之芳均以名士待杜甫。《新唐书·杜甫传》云,杜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云:“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5](p.36)?杜甫自注:“时邑人蹇处士辈在座。”可知,杜甫青年时,杰出的选学大师李善之子、“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新唐书·文艺传·李邕 》)的北海太守李邕待以名士之礼。《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云:“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沉绵。”[5](p.1708)?
  由《奉赠韦左丞丈济二十二韵》“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5](p.77),可知杜甫为尚书左丞韦济所激赏。?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云:“已忝归曹植,何如对李膺,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胜。[5](p.63)写于天宝初年,天宝三年二月封李?以嗣宁王,并加特进,九年卒。已,已经;忝,有愧于,杜甫谦词。诗陈述了李?称许杜甫为当今曹植这一事实。本文无意于权衡扬雄赋与杜甫赋的优劣,杜甫诗歌的历史地位则高于曹植。从文学批评史角度而言,大人先生对作者作品的论断到底在评判作家作品的历史中的作用该如何正确估价,本文不及论述。就习惯说法而言,大人先生的论评有重要作用,因此,上述所引就应该钩稽与重视。?
  《奉留赠集贤院崔国辅、于休烈二学士》云:“气冲星象表,词(指杜甫献三大礼赋,唐玄宗器之)感帝王尊。”[5](p.130)“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5](p.132)《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云:“余时忝诤臣,丹陛实咫尺。”[5](p.671)《酬高使君相赠》云:“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5](p.727)《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云:“视我扬、马(一作班、马)间,白首不相弃。”[5](p.1925)此类甚多,此处不一一列举。?
  由上述许多资料可见杜甫在其时已被诸多文豪词伯名家比拟为扬雄、枚乘、司马相如、曹植、谢惠连等古代文豪。?
  二、名家们对杜公的诗歌论?
  现分列与杜公同时代的名家有关的诗歌。?
  《李太白全集》卷十三《沙丘城下寄杜甫》诗云:“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5](pp.656-657)?
  卷十五《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云:“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6](pp.703-704)
  卷三十《戏赠杜甫》云:“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6](p.1403)笔者有异于前人的诠释,“作诗苦”,未必即等同于拘束,而是如杜甫所云“诗是吾家事”,“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如《庄子》所云"苦心劳形",文穷而后工,诗呕心沥血而为之,如果没有其苦其心态,历经困窘,何来《望岳》、《奉赠韦左丞》、《兵车行》、前后出塞、《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羌村》、《北征》、《洗兵行》“三吏三别”、《秦州杂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诸将》、《八哀》、《秋兴》、《登高》、《赠花卿》、《梦李白》、《春望》、《春夜喜雨》、《月夜》、《江南逢李龟年》、《登岳阳楼》、《又呈吴郎》等名篇。仗杜公雄笔,万象鼓舞,其诗蔚为大观。《旧唐书·杜甫传》云:“时人谓之李、杜。”《新唐书·杜甫传》云:“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时,当指李杜那个时代,《孟子·万章上》:“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知(智)乎?”时,并非指元和年间,而是李杜时代。时人,是指与杜甫同时代的人、当时的人,如唐代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铭》所云:“时人谓之李、杜。”《汉书·艺人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与李、杜同时代的名诗人、秘书省校书郎任华有《寄李白》,也有《寄杜拾遗》云:“杜拾遗,名甫第二才甚奇。任生与君别来已多时,何尝一日不相思!杜拾遗,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杜二之所为。势攫虎豹,气腾蛟螭,沧海无风似鼓荡,华岳平地欲奔驰,曹(植)、刘(桢)俯仰惭大敌,沈(约)、谢(灵运)逡巡称小儿,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诸人见所作,无不心胆破。”[1](p.651)并说杜诗诗美处“莺啼二月三月时,花发千山万山里”。?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锺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1](p.501)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云:“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1](p.470)检校吏部尚书严武曾赋三首诗给杜甫,《巴岭答杜二见忆》云:“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足支马望君非一度,冷猿愁雁不胜悲。”[1](p.652)戎昱《阳溪夜行为伤杜甫作》:“乘夕棹归舟,缘源二转幽。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1](p.677)
  杜甫晚年遇京兆人、为都官郎、历岭南节度行军司马、卒赠同州刺史的诗人韦迢赠诗,《潭州留别杜员外院长》云:“江畔长沙驿,相逢缆客船。大名诗独步,小郡海西偏。地湿愁飞服鸟,天炎畏足占鸢,去留俱失意,把臂共潸然。”[1](p.652)《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云:“北风昨夜雨,江上早来凉。楚岫千峰翠,湘潭一叶黄。故人湖外客,白首尚为郎。相忆无南雁,何时有报章?”?sup>[1](p.652) 大历诗人、衡阳判官郭受《寄杜员外》云:“新诗海内流传久(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杜诗详注》作“遍”,《全唐诗》作“久”),旧德朝中属望劳,郡邑地卑饶雾雨,江湖天阔足风涛,松花(《九家注》作“醪”,《杜诗详注》作“花”)酒熟傍看醉,莲叶舟轻自学操,春兴不知凡几首,衡阳纸价顿能高。”[1](p.652)
   大历诗人、京兆尹杨凭《赠窦牟》云:“直用天才众却?,应欺李杜久为尘。南荒不死中华老,别玉翻同西国人。”[1](p.732)
  窦牟《奉酬杨侍郎十兄见赠之作》云:“翠羽雕虫日日新,翰林工部欲何神,自悲由瑟无弹处,今作关西门下人。”[1](p.679) 大历五年,杜甫晚年诗《长沙送李十一衔》云:“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远愧尚方曾赐履,竟(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宋王状元集注《杜陵诗史》作“境”,《杜诗详注》作“竟”,应作“境”)非吾土倦登楼。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5](p.2090)忝窃,愧得其名,诗人谦词。“李杜齐名真忝窃”,《九家集注杜诗》卷35解为李固、杜乔,李膺、杜密,误,当为李白、杜甫。即李、杜齐名,时人称之李、杜。这应该是杜甫对李衔所云“时人都称李、杜”的诗的回答。?
  《文苑英华》卷714,唐·顾陶《<唐诗类选>序》云:“国朝以来,人多反古,德泽广被,诗之作者继出,则有杜(甫)、李(白)挺生于时,群才莫得而问(问,并?)其亚。”[7](p.3686)
   杜甫所处三朝,值由盛而衰,万象纷纶,晚年僻处孤吟,然非世无知者,李杜并称,杜诗可看作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的今国风、今离骚。李白年长于杜甫,高适、岑参、戎昱等与杜甫同时,窦牟、杨凭,大历初诗人。对同时代诗人群与诗人的作品分析,从而论定其历史地位,当是文学批评的方法之一,应采取对作家作品的分析与对当时名家的作品分析相结合,从而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杜甫诗歌在该历史时期的历史地位是客观存在的。李杜齐名非忝窃。上述一孔之见,恭请海内外方家赐正。??

参考文献:?

[1]清·曹寅,等.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孙望,郁贤皓.唐代文选[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3]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5]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
[7]宋·李日方,等.文苑英华[M].北京:中华书局,196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3 08:4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