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77|回复: 0

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9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佚名
  
    1993年,湖北省江陵县荆州镇王家台15 号秦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其中关于易占的竹简164支,未编号的残简230支,共计394支,总计4000余字。这批易占的竹简,有卦画、卦名、卦辞三部分。每卦卦画皆由—^组成,为六画别卦。70组卦画,重复者不计,有54个卦画。70个卦名,重复者不计,有53个卦名。卦名下的卦辞,有许多与保留在古书中的《归藏》佚文相同。故有的学者据此推断,王家台出土的秦简易占为《归藏》,更有的学者进一步考定为《归藏.郑母经》。2000年11月底至12月初本人参加于武汉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有幸得荆州市博物馆王明钦先生大作《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而见易占全部释文。秦简《归藏》的出土,石破天惊,对于《归藏》本身乃至整个易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揭开易学千古之悬案提供了全新的证据。笔者管见,秦简《归藏》出土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本《归藏》不是伪书  

    《归藏》之书名,先秦已有之。《山海经》曰:“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今本无,《玉海》本引。此引自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见王兴业《三坟易控微.附篇》,以下引文未详明出处者均出于此)《周礼.春官.太卜》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汉代学者承认《归藏》为商易,且有人见过此书。东汉桓谭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又云:“《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新论》)张衡云:“列山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归藏氏得河图,殷人因之,曰《归藏》。伏羲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论衡.正说》)《礼记》引孔子之言云:“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郑玄注曰:“得殷阴阳之书。其书存者《归藏》。”晋代《归藏》未失,存于《中经》。有人见过,也有人为之作过注。阮孝绪曰:“《归藏》载卜筮之杂事。”刘勰云:“《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弊十日,常娥奔月。”(《文心雕龙》)。《隋书.经籍志》云:“《归藏》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撰。”又说:“《归藏》汉初已亡。按晋《中经》有之,惟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旧唐书.艺文志》有:《归藏》十三卷,注云:“殷易,司马膺注。”《新唐书.艺文志》有:司马膺注归藏十三卷。《宋书.艺文志》有:薛贞注《归藏》三卷《崇文总目》有:《归藏》三卷,《中兴书目》有:《归藏》薛贞注。  

    然自唐开始,有人以《汉书.艺文志》未著录《归藏》和《隋书.经籍志》关于“《归藏》汉初已亡”的记载,怀疑汉晋时所见的《归藏》是伪作,而隋代著录的十三卷《归藏》也不是汉晋时的《归藏》,即是伪中之伪。如隋书作者认为存于《中经》的《归藏》已不是汉初《归藏》。孔颖达认为:“《归藏》伪妄之书,非殷易也。”(此条《伪书通考》引作《周易正义》,误也)(《左传襄公九年正义》),《崇文总目》谓:“汉初有《归藏》,以非古经,今书三篇,不可究矣。”《中兴书目》谓:“今但存初经、齐母经、本蓍三篇,文多缺乱不可训。”吴莱云:“《归藏》今杂见他书,颇类《易林》,非古易也。”(引自《经义考》)明儒马端临指出:“《连山》《归藏》乃夏商之易,本在《周易》之前,然《归藏》《汉志》无之,《连山》《隋志》无之,盖二书至晋隋间始出,而《连山》出于刘炫伪作,比史明言之。度《归藏》之为书,亦此类尔。”皮锡瑞云:“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不应夏易数倍于殷,疑皆出于依托。《连山》刘炫伪作,北史明言之,《归藏》虽出隋唐以前,亦非可信为古书。”[1]此种见解一直影响到现代的古史辨派。余永梁云:“其实,所谓真的《连山》《归藏》亦是汉人伪作。” [2]  

    但宋以后也有持反对意见者。如宋郑樵曾提出:“《归藏》唐有司马膺注十三卷,今亦亡。隋有薛贞注十三卷,今所存者《初经》、《齐母经》、《本蓍》三篇而已。言占筮事,其辞质,其义古。后学以其不文,则疑而弃之。往往连山所以亡者,且过于此矣。独不知后之人能为此文乎。”杨慎承认汉时《归藏》未失,“《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见桓谭《新论》,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未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隋时《归藏》为伪书。清儒朱彝尊云:“《归藏》隋时尚存,至宋犹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其见于传注所引者。”(《经义考》卷三) [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3-29 21:27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