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44|回复: 0

四宁四毋──傅山先生的书论原理(卫俊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4 16: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卫俊秀



  “四宁四毋”是傅山先生提出的书法艺术创作原理,精粹卓越,探根见底,极有发明。他反对一切柔美、甜媚、不健康的书作。提倡古拙厚重、雄强高蹈的书风,志念深远非仅至于书论。他所谓的“四宁四毋”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下面写出我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四宁四毋”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傅山是一位很有骨气的明末文化人,38岁的那一年,正当明朝亡国之秋,目睹社会动荡,痛不欲生,后毕生以反清复明为职志,“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他那笔“生龙活虎”(于右任评语),“豪迈不羁”(郭沫若评语),“挽强压骏”(章太炎评语)的大幅狂草,风云雷电,林薄晦冥,气象万千,正反映出他那强烈的爱国思想。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书体,却是南董(其昌)北米(万钟),董则清靡,米又肥靡。董曾推崇赵孟頫为五百年来第一人,而赵体颓堕萎靡如徐国偃王之无骨,熟媚绰约,贱态十足,使傅山不胜慨叹!遂倡导“四宁四毋”之说,以挽临池既倒之狂澜。这就是“四宁四毋”立论的时代背景。
 “四宁四毋”分析

  宁拙毋巧:“拙”是拙硬、拙直、拙厚、拙朴、古拙,是褒义词,不是拙笨、拙陋,它正是字的结实处。出自天然,具有初生的纯真,不失本色。傅山论作字之道,曾说:“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生奇,归于大巧,若拙而已。”不难看出“拙”字的真谛和“巧”的相关处。老子所谓“归真返璞”。庄子所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者,即此“能用拙乃得巧。用拙不逞巧,乃为大巧”。由正到奇,由奇做巧,而升华再进入拙的境界。其内涵包容丰富复杂,微妙玄通,浑然而不可思议。说是有法,而又无法;有我在,而又无我在;有所似,而又无所似,种种情况,可以心会,难以言喻。

  汉隶为我国书法中一大渊薮。对其要妙,傅山评论说:“至于汉隶一法,三世皆能造奥,每秘而不肯见诸人。妙在不知此法之丑拙古朴也。”又说:“汉隶之不可思议处,只是硬拙。”试取汉隶从《开通褒斜道摩崖》、《祀三公山碑》汉中三颂直至《张迁碑》百余种名碑,虽体态气派各不相同,而给人以古拙凝重,浑古遒厚,雄深古劲,劲瘦挺拔之感则一,极少柔美一途,而深得历代书家酷爱,影响极大。要写出这种笃挚高古的绝作,傅山不止一次地说:“三复《淳于长碑》先存不得一结构配合之意,有意结构配合,心手离而真遁矣。俗字,全用人力摆列,而天机自然之妙竟以安顿失之。按他古篆、隶落笔,浑不知如何布置,若大散乱而终不能代为整理也。”山谷说得好:“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新妇妆梳,正是务巧,与拙相比,也正如手艺匠同艺术家之不同,艺术家创作,只把心灵全力灌注在作品中去,充满了智慧、灵感,魔力无穷,给观者以无限的启发,引起精神的再生产。手艺匠所用心的只在于如何安排布置、涂抹颜色,画出的人物,不管是勇士、美人,有似木偶,眼鼻不缺,而乏生气,不成个艺术品了。自然拙、巧并非对立词,拙可取,巧也自有其妙处,拙多于巧,不要让繁重的花朵损折枝干为佳,作诗为文亦然。

  宁丑毋媚:拙、丑为邻,巧、媚一家,只是分量上轻重好恶有别,无须详述。人们观赏一件艺术品,正像杜甫所指:“或看翡翠兰苔上,未掣鲸鱼碧海中。”只迷恋于浮华的外表,看不到精意的深处,颜鲁公书作《中兴颂》,王恽评为“如驱千金骏马,倚邱山而立。”其雄伟如此!气势磅礴不可一世,而米芾讥为:“丑怪恶扎。”龙门二十品中的《郑长猷造像》、《太妃侯造像》等石刻,初一触目,何其丑也。然而那深处,或为气和闲体,或为雄强挺拔,拙朴苍古,令人味之不厌。傅山曾谓“石鼓及峰山,领略丑中妍”要从丑中看出美的价值,这就须有慧眼了。赵体一见,岂不悦目?然而那种熟媚轻态,缺乏深厚,使人发软。无益精神,所以说宁丑毋媚。

  宁支离毋轻滑:支离,散乱没条理。右军字或被评为“粗服乱发”,所谓“支离老手”者便是。与小刀细工者,异趣。轻有轻浮、轻靡、轻浅,都是没有骨力,根不深。滑即无丰采,不劲利,与巧媚都是书法中所禁忌的。

  宁真率毋安排:在楷法上,山谷有“快马斩阵”语。或即真率之意。亦即凌云健笔也。直截了当,以快笔意,若做作安排,便失真矣,馆阁体不为识者喜爱,也只嫌其过于板滞,状如算子,不过字匠耳。

  意括上述,四宁中的拙、丑、支离、真率和四毋所说的巧、媚、轻滑、安排,两者的涵义优劣关系,不难分辨。这里只写出自己的一点看法,算是个人体会,尚望同道指正。
  “四宁四毋”又是做人的极则

  四宁四毋固然是傅山书论的主张,而又是做人的极则。他就是如此的人。鲁迅对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与“四宁四毋”精神如出一辙,也正是鲁迅做人之道,他们所值时代境况不同等,但都具有寻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爱国爱民的革命意志,确是我中华民族的精魂。国家的元气所在。傅山说:“知有国家而后可以为人。”“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又说:“字亦何与人,正复怨其带奴俗气;若得无奴俗气,乃可与议论风期日上耳?”“作字如作人,亦恶带奴貌。试看鲁公书,心画自孤傲。生死不可回,岂为乱逆要。”这不仅说透了人生的价值,也说明了作字和做人的关系。“字如其人”心手岂可相欺哉?但有些书者,则以为写出好字,只要掌握到技法,肯花工夫自会造于高明,与做人何关?且以蔡京、赵孟頫等为例,以证明其说。这种机械地看问题,探测未免不够深入。作字规律即书法,如执笔用笔永字八法、欧阳询三十六法、悬针垂露、划沙、印泥诸法,对于初学者,自有其指导作用,刻苦久练更是不可间断的功夫。但单靠技巧、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而更需要有精神的活跃──人品道德、思想学问、胸襟远见种种涵养。“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大作家一动笔,无法无我,无心无意,甚至于无笔无纸,挥斥八极,涵蓄万象,大气象,高境界才称得上神品佳作。试取岳飞、文天祥、杨继盛以及傅山诸先烈名贤的诗文全集比较研读,几乎如出一人之手,其书法作品中散放出的磅礴大气,忠直高节,浩然之气,震惊鬼神,充分地反映了个人的至性,民族的哀愤,时代的灾难。《楚辞》、《史记》中所闪耀出的那种精刚之气,也绝不是仅靠着写作技术,鼓努卖力所能不朽的。所以说,不论是学书法写文章都需要积累深厚的“书外的功力”。

  总括“四宁四毋”精神,一在于挽救当时萎靡堕落书风,提倡威仪凛然的书艺,以发扬爱国主义思想,振奋民族精神;一在于申明字与人的关系,人奇字古,作字之道,做人须是第一着。试看当前书风的不正,正反映出人心的不正。把书作看做发财致富的工具,辱及艺术,不顾体面,伤害到民族的尊严,为外人耻笑而我麻木不仁。有的书者拜倒日本“前卫派”之前,丧失民族自尊心。为前途计,只有心正笔正(笔正不是指杆的端直,是说字的威仪气态),才谈得上书法为精神文明服务和“毛颖足吞虏”的巨大神威。舍此,便失去书法艺术的真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4 07:56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