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98|回复: 0

傅山书法的艺术魅力(汾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4 11: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傅山书法的艺术魅力   
文/汾灵

  2008年5月17日-24日,借新编晋剧《傅山进京》在北大演出的机会,为了让北大师生深入地了解舞台的主人公——明末清初的大学者傅山,讲堂精心策划了傅山生平书画展。此次展览由山西省晋祠博物馆、傅山纪念馆承办,所用展品和资料,是纪念馆自身一直使用的,因此相当于把山西省傅山纪念馆的展览搬到了北大讲堂,而从始而终担任讲解的就是山西省傅山纪念馆馆长、傅山研究专家赵宝琴先生。本文只就傅山书法的魅力和价值略作探讨,和诸位书法爱好者分享。

  约150年前,孙治卿得到傅山隶书《千字文》后写道:“……今归余孙氏,物之遇合亦有数耳,吾之子子孙孙当其珍藏之哉!”孙先生是晚清著名的收藏家,其字俊秀飘逸为人称道,以他的法眼,得傅山真迹一册竟归之于命数,并以发誓的姿态告诫子孙珍藏之,足见傅山书法在藏家和书家心目中的价值。

  傅山(1607-1684),原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又号真山、桥黄老人,朱衣道人等。山西太原府(今太原市)阳曲县西村人。是我国历史上一流的思想家、学者、书画家、医学家,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人物。傅山一生博通经史、诸子、释老之学,对《老子》、《荀子》、《管子》、《淮南子》等先秦诸子文集广泛深入研究,成为清以后研究诸子的开山鼻祖。傅山在学术思想上追求当时的进步思潮,带有鲜明的民主和进步倾向。他精研医术,被世人尊称为“神医”、“仙医”。其诗词,远接李杜遗韵,又师法天然,妙趣横生; 其画作,虚实错落,简练爽利,彰显傲世风骨。而其流布最广的书法作品则古拙中蕴含刚劲,飘逸之中透漏锋芒,清人赵执信在《饴山文集》中推傅山书法为“清代第一”,日本著名书法大师、篆刻巨匠梅舒适先生称赞傅山书法“浑天下第一矣。”

  傅山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敏感深挚的思想家,他对自己书法创作的道路有着深刻的反思和总结,这种理论的自觉某种程度上也促使他在创作上的不断飞跃和上升。这在诸多书法家中是比较突出的。

  傅山总结自己的书法创作的技巧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诚悬有至论,笔力不专主。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谁为用九者,心与孥是取。永兴逆羲文,不易柳公语。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他回顾自己学习书法的心路历程说: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董香光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遂欲乱真。此无他,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觚凌难近,降而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行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始复宗先人四、五世所学之鲁公,而苦为之。然腕难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不知董太史何见,而遂称孟頫为五百年中所无。贫道乃今大解,乃今大不解。写此诗仍用赵态,令儿孙辈知之勿复犯。此是作人一著。然又须知赵却是用心于王右军者,只缘学问不正,遂流软美一途。心手不可欺也如此。危哉!危哉!尔辈慎之。毫厘千里,何莫非然。

  他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四毋”犀利地指出了书法创作中的不良倾向,无论对当时的书坛,还是对后来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就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傅山以身作则,在作品中很好地贯彻了自己的艺术观念,达到了炉火垂青的境界。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先生在《书法学综论》中对傅山书法有着全面的评价:“傅山并不是一个埋头于著述的理论家……也无意成为理论家,但最后他却成了书法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甚至还在影响着今天。”

  傅山书法中给予我们的或清泉流瀑,或疾风暴雨,或衰草连天的自然意蕴,达到了天人合一、人书合一的豁达通畅的艺术境界。傅山所处的时代,国事板荡,人民离散,蝇营狗苟,攀权附贵,背信弃义者随处可闻,艺术上赵子昂之丰腴、董其昌之文静昌行于世,他忿然提出“四宁四毋”之论极有针对性。正是这种天然去雕饰,崇尚自然的朴拙之美,使得傅山具有了超迈的人生理想,悲悯的人间关怀,原始的审美心性,傅山把自然造化所汲取的灵感和个性主义的独特气质融合为一,随意落笔,顺势点化,横勾竖起,左回右转,笔力中气满神足,布局上落拓无羁。真心真意,赋予线条和色彩以呼呼生气,其间的哲学意趣无时不存,无处不在。书法艺术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书法创作历来就带有神秘色彩,傅山通过文字试图达到人与自然的契合无垠,在阴与阳、柔与刚、动与静、黑与白之间的相互变化规律及动态把握中渗透这精神的光彩和力量,给人以丰富的感受和绝缺于俗世浮华的震撼和感动。

  傅山诸体皆精,其学书从小篆入手,继而汉隶。小篆直追李斯,隶书只用功于汉隶。《傅青主先生草稿真迹》中只收有一幅傅山小篆作品《户外昭容紫褏垂》,仅此一幅就足可见出其小篆精湛超逸。整幅作品法度严谨,行笔中锋,藏头护尾,转折处尤见功力。

  傅山的隶书《千字文》,是傅山五十三岁的作品。刘江、谢启源在《傅山书法艺术研究》中认为其“用笔平正圆润,笔力内含,笔势纵容,体势严谨,典雅端庄,工细而不造作,多揉进篆籀古体,‘无一笔唐气杂之于中’……虽系小字,但仍具有粗而能锐、细而能拙的特色,说明他严谨扎实的功力是无可挑剔的。这本小字隶书《千字文》是后学研习隶书的优良范本。“正因为傅山的出现,才使汉以后的隶书在‘一代不如一代’的滑坡道上重新崛起,为中国书法史上揭开了光辉的一页。”

  傅山书法中最摄人魂魄的是他的草书。在他的所有作品中,草书作品数量多,艺术价值也最高。中国书法在唐代异军突起,继汉代之后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然而从宋以后国势渐衰,篆隶魏碑甚至颜真卿书法都鲜有问津,柔媚之风盛行。傅山书法“其貌不扬”,但格调高古,大气磅礴,具有丰富的学养和高格的美学境界,其连绵草书峻险中求稳妥,粗犷中见文雅,单纯中见含蓄,厚重素朴,正气凛然。正如,刘正成先生所言:“觉斯(王铎)之草熔金屈铁、荡气回肠,又机变万端,不可望其首尾。青主之草则每每有败笔,不如觉斯件件精品,偶有合作不衫不履而气雄万夫,有伯英、怀素之势可称为狂又非觉斯之匠心可求之于笔端者。”陈振濂先生则评价说:“傅山的狂草重真性,强调气势,与明代大草书家如徐渭、王铎等相接近,但在磅礴大气上更胜之。盘龙舞虺的线条缠绕给我们的印象是强有力的壮美格调;精心计算的空间被一泻千里的洪流所冲决。”著名书法家谢启源在《傅山书法艺术研究》中谈道:“同时代善草的国手如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王铎、徐文长、祝允明等,均无力与傅山抗手。”山西傅山纪念馆馆长赵宝琴先生认为“傅山先生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可以与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这些人物并驾齐驱的书法大师。”

  傅山书法的持久魅力,还和他刚正磊落的人品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书法史上,傅山和颜真卿一样被列为人书俱佳的典范。崇祯年间傅山以一介布衣,发动诸生数十人北京请愿,为山西提学袁氏讼冤,勇挫阉宦权奸,袁氏终得以昭雪,傅山遂名震朝野。明亡后,傅山又与顾炎武等人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被捕。在狱中“抗词不屈,绝食数日,几死”。康熙年间,朝廷开设博学鸿词科,傅山时已七十二岁,地方官逼其进京应试,他称病不去,官吏竟然命人舁其床而行,至都门外三十里,傅山抵死不入城,清廷免试,特封“中书舍人”放还,他既不谢恩,亦不接受,出京时,送行者途为之塞,其性情志节可见一斑。晋剧《傅山进京》选择的正是这一段慷慨悲壮的故事,表现傅山的为人。傅山中年丧妻,一生不续弦纳妾,孤身侍母教子。他从不给为人不正的人写字,不随意应酬,狂傲狷介的名声就此而来。但是他终生行医,对百姓博爱仁慈,名著三晋大地。总之,傅山的品格和艺术互相成就,使得他成为近代以来,最富传奇色彩的知识分子之一。

  傅山如奇峰般突起于17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顒、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他的人品、书品、道德文章以及高超医术誉满天下,备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敬重,他的书画艺术精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人物,于2007年7月由中共太原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推进傅山文化系列开发的基础上,在山西太原晋祠隆重举行了“纪念傅山先生先生诞辰4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使得这样一位特立独行、影响深远的知识分子进一步深入人们的内心世界。而傅山文化活动周在北大的举办也一定会让更多的北大人从傅山的身上汲取智慧和营养。

文/汾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3-29 21:1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