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44|回复: 0

纵观艺术品拍卖 看中国当代艺术天价背后的推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3 10: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拍卖市场的发展过程,如同从一出生起就略去了童年直接进入成年世界的孩子,以童工的水平,领着成人的薪水。
  
    在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会上,徐悲鸿的《放下你的鞭子》以7200万港币成交,成为世界上最贵的中国油画。之前3月底在纽约苏富比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亦颇多斩获,张晓刚的《血缘系列:三个同志》更以211万美元成交,继续维持其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的高价;“玩世现实主义”代表岳敏君和“超写实主义”代表冷军跟随其后,成为该专场的二、三名。
  
    去年底,香港佳士得秋拍会上,张晓刚的《天安门》则以1804万港币拍出,而之前的估价只有两三百万港币。
  
    在过去两年,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涨幅之快令人瞠目结舌。诸如刘小东、张晓刚等领军人物的作品,几年前一幅几万、十几万元便可买到,如今则以千万元计了。这样的价格早已经远超过了画家本人的预测和掌控。
  
    中国当代艺术在几年间,走完西方上百年的路——这指的是艺术品的价格,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我们都非常惊讶,到了这个程度我们都不知道怎样去解读。”佳士得业务拓展部(中国区)董事翁晓惠女士说。
  
    那么,是什么无形的手,在市场背后推起了这几乎世界画价最快的涨速。
  
    20年前世界对它还一无所知
  
    艺术品价格的高飏,不只是卖家和买家之间的合谋,这主要受到艺术市场成长的推动,这个市场的决定元素包括为数众多的画廊和高端的拍卖行、博览会,以及诸多批评家、策展人的共同作用。在这个链条中,起主流作用的本应该是画廊,而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的急速增长,却跳过了画廊阶段,而是拍卖行发挥了更多的乃至决定性的作用。
  
    这好比中国当代艺术从出生起就略去了童年,在世界艺术市场体系里,以童工的劳动产值却赚着成年人的薪水。
  
    这种失常状况,与艺术市场的高度国际化,及中国艺术市场发育的迟缓密切相关。拍卖行的运作,在其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6年,佳士得把目光扫向亚洲,最大的目标是中国。从那时起,中国当代艺术品才开始进入世界艺术拍卖的视野。
  
    佳士得是国际艺术品拍卖行业的百年老店。1766年由詹姆士·佳士得在伦敦创立,发展至今,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80多间办事处,14个拍卖中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拍卖行之一。创下世界上最高拍卖价的拍品多出于此。
  
    2000年,常年在美国媒体行业工作的翁晓惠进入佳士得,让她有机会见证中国艺术品在国际艺术市场上魔术般地发展。
  
    翁晓惠在美国读书时,学的是西方艺术与瓷器。她就读的美国高校和当时的艺术品市场一样——对中国瓷器有很深入的研究,对中国古代书画亦有些许介入,而对中国油画,则几乎一无所知。
  
    设“专拍会”推销中国“萝卜”
  
    在90年代之前,尽管佳士得、苏富比这类国际拍卖行已在香港设立分支,但基本上以古代书画和古玩为主,中国油画还乏人关注。那时,只有极少数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已懂得赴大陆,从画家本人手里拿作品(多为写实派)。
  
    “中国艺术品在过去几十年来都跟外国艺术品在价钱上有极大差距,过于偏低,没有反映出其本身的价值,瓷器还稍好,尤其是画(价格低)。”翁晓惠说。
  
    那时中国油画价格低廉,买家也少。她说,当时收藏中国油画的买家主要是在台湾地区,其他则很少,这也是佳士得把“20世纪中国艺术”专拍设在台湾的主要原因。台湾一地的市场无法推动中国油画进入国际艺术市场的价格体系中去,相较于西方油画,中国油画仍然是如“萝卜的价格”。
  
    1991年,身处大陆的当代艺术家对市场还很陌生。据说,曾梵志在那时卖了第一张画,买画的是一位香港画廊老板。开价时,不知说多少合适的曾梵志让对方决定,画廊老板问2000元是否可以,曾梵志同意了,他觉得挺多。交钱时,画廊老板拿出的是2000美金。
  
    同一年,香港佳士得在成立之初,举行了全球首场“中国当代油画”专项拍卖会,并由此创造了第一个中国油画的世界拍卖纪录,那是陈逸飞的《浔阳遗韵》,以137.5万港元成交。刘小东、喻红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在那时开始被关注。
  
    同时,佳士得在台湾设立了办事处,之后持续10余年举办“20世纪中国艺术”专拍,徐悲鸿、吴冠中、赵无极等人的作品也都从这里走向“天价”。
  
    在这之后十多年中,内地也相继设立了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的拍卖专场,但总体成交额不高。据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油画部主管李峰统计,1994年至2001年,整个中国油画及雕塑的拍卖市场,年成交额平均约为1332.38万人民币,平均每场600余万。这样算来,一幅作品平均只拍出几万元人民币的价格。
  
    2006年被带入国际大卖场
  
    市场的加速始于2002年,国内年平均成交额上升到3556.88万元人民币(2002年至2004年,李峰统计)。这既有内地拍卖行对自身市场的培育之功,但同时,国际拍卖行在这一年开始进行战略调整。
  
    “从2002秋天,我们把‘20世纪中国艺术’从台湾移到香港。同时,我们把在新加坡的‘东南亚艺术专拍’也移到香港,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口,可以吸引所有国际收藏家和行内人的注意。”翁晓惠说从那时,以佳士得为代表的国际拍卖公司开始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也是从那时,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开始慢慢攀升。
  
    翁晓惠介绍,这个变动与公司的全球战略有关,“纽约是我们在美国的拍卖中心,我们在亚洲的拍卖中心就是香港。”以台湾客人为主的“20世纪中国艺术”在移师香港后,吸引的收藏家则来自世界各地。
  
       2005年,香港佳士得因市场需要创立了一个新部门,“亚洲当代艺术”,其中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始终占绝大多数。张晓刚、岳敏君、方力钧、王广义为“四大天王”的提法,开始在国际艺拍市场上传扬。翁晓惠觉得佳士得成立“亚洲当代艺术”部门,对中国当代艺术今天的天价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2005年之后,中国当代艺术价格火箭升空般地蹿升,国际拍卖行不得不随即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之迅速。2006年夏,苏富比为加强对亚洲管理,对公司高层作了一系列变动,以期扩展以中国内地为主的苏富比亚洲区业务,并推动苏富比亚洲区业务国际化。同年8月,佳士得业务拓展部设立中国区,此前负责台湾办事处的翁晓惠女士担任董事。
  
    国际艺拍巨头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视,使这些作品又进入了一个新格局,真正走入世界艺术品拍卖体系中去。
  
    翁晓惠介绍说,“因为之前表现良好,我们开始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展现他们的作品。2006年,我们第一次把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家拿到纽约、伦敦去拍卖。”2006年3月,纽约苏富比首次推出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主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真正把中国油画集中推到了国际大买家的面前。
  
    无论是佳士得还是苏富比,在纽约和伦敦的拍卖被国际收藏家视为“大拍”,这里是坐拥巨资的顶级收藏家的出没之地,是国际艺术大师作品交易的场所。这里一幅画的成交价抵得上中国最好拍卖公司的年度总成交额。
  
    2006年也成为中国油画令人惊诧的一年,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版块价格整体大幅度抬升。香港佳士得更拍出历史性全年28.4亿港元总成交额,约占其全球年度总成交额的十分之一,这其中,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占相当比重。
  
    无论业内业外,所有人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涨幅都不知所措。2006年底秋拍的起落就反映了这种心态,从中也再次看到国际拍卖行对中国艺术品天价的决定性影响。先是国内五大拍卖行高调开槌却反响平平,成交率相对于春拍下挫18.2%。正当人们以为中国当代艺术昙花一现时,香港佳士得重槌敲响,创下徐悲鸿、张晓刚两个世界纪录,同时国内的也创下了刘小东中国当代艺术第一高价的纪录(《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元成交)。
  
    2007年春拍的序幕刚刚揭起,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已在香港和纽约创下佳绩,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憧憬被进一步加强。
  
    5月12日始,香港佳士得将于上海、北京及香港进行春拍精品预展,并随后于香港会展中心敲响春拍之槌。这个被看作艺拍“风向标”的拍卖会上,人们希望看出2007年艺术品,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走势的端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3 16:34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