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58|回复: 2

[原创] 北江的十九部新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8 08: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韵部表
序号 韵目         韵旁----------------------------------------南方通押情况
1     麻          a   ia   ua
2     歌(皆 儿)    e   ê    ie   üe   er                     
3     支(齐)    -i  i
4     波          o   uo
5     姑 (鱼)          u   ü                                    
6     灰          ui                                          
7     微          ei                                          
8     求          iu                                         
9     尤          ou                                          
10    开          ai   uai                                    
11    豪          ao   iao                                    
12    春(寻)    un   ün                                    
13    寒          an   ian   uan  üan                                     通唐
14    唐          ang  iang  uang                                         通寒
15    文          en                                                              通庚
16    庚          eng                                                            通文
17    东          ong  iong                                 
18    侵          in                                                              通青
19    青          ing                                                            通侵

注:
1、此新韵适合于诗、词、曲、赋、骈文和新诗。
2、押韵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发音是否取同一收势,而跟口形、舌位、舌形、发音器官的振动等也有一定的关系。如e、ê、ie、üe归为同一韵部,主要是因为其口形、舌位、发音器官的振动等较为接近。
3、实际听起来,ê与e的区别跟o与 e的区别差不多,有些字前者甚至更近。
4、实际听起来,i 与er 、ü 的区别比i与-i的区别还大。
5、不主张如en,in(ien),un(uen),ǖn(ǖen)等读音实际相差较远的韵通押,但un(uen),ǖn(ǖen)较接近,可通押。又如eng,ing(ieng),ong(ueng),iong(eng);i,er,ǖ。中华诗词学会的《中华新韵(十四韵)》推理较为严密,但变得繁琐,同现实相差较大,不容易接受。
6、可以考虑ui 、ei通押,但不大主张。
7、对于南方某些地区,前鼻音和后鼻音通押,如an与ang。
8、新诗用韵量大,提倡换韵。其实押不押韵, 同样具有新诗的自然韵味。

2008年


附一: 我的旧韵律原则
旧韵律本人觉得应该改革,突破无谓的束搏但又不伤筋动骨,保留完整的大框架,比什么都来得重要。即使完全复古,还是要来让今人看的。
一、对于律绝:
1、韵脚尽量选古今同韵同平仄的字。
2、一、三、五不限,二、四、六分明,不合时不刻意拗救。
3、二、四、六和非押韵句尾尽量选用古今同平仄的字。
4、原则避免孤平、三平,但不刻意去避免,也不刻意拗救。
二、对于古体:
1、尽量通押。
2、上声、去声通押。
3、韵脚尽量选古今同韵同平仄的字。
4、非押韵句尾尽量选用古今同平仄的字。
5、原则不重韵、落韵。如需要,也不排斥重韵、落韵。
三、对于词曲:
1、韵脚尽量选古今同韵同平仄的字。
2、非押韵句尾尽量选用古今同平仄的字。
3、平仄不合时不刻意拗救。
4、原则避免孤平、三平等,但不刻意去避免,也不刻意拗救。

解释:古今同韵,即平水韵在同一韵部,现在也在同一韵部(容纳近韵)的字。
注:文中未提及到的则与王力论述的韵律基本相同。

2008年


附二:我的新韵律原则
在用韵上应该要大胆突破前人的束缚。
一、总则
1、以十九部新韵为押韵原则,见上表。
二、对于律绝:
1、一、三、五不限,二、四、六分明,不合时不刻意拗救。
2、原则避免孤平、三平等,但不刻意去避免,也不刻意拗救。
3、提倡押仄声韵,上声、去声通押。仄声字数量较多,通押少了之后,押仄声韵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三、对于古体:
1、上声、去声通押。
2、原则不重韵、落韵。如需要,也不排斥重韵、落韵。
四、对于词曲:
1、平仄不合时不刻意拗救。
2、原则避免孤平、三平等,但不刻意去避免,也不刻意拗救。
五、格律表
1、押平声韵(共四式)
A、句首押韵的(两式)
a)
(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
b)
(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B、句首不押韵的(两式)
a)
(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
b)
(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2、押仄声韵(共四式)
A、句首押韵的(两式)
a)
(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 (平)平(平)仄仄。
b)
(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 (仄)仄(平)平仄。
B、句首不押韵的(两式)
a)
(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 (仄)仄(平)平仄。
b)
(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 (平)平(平)仄仄。

注:
1、文中未提及到的则与王力论述的韵律基本相同。
2、括号内原则为所标字平仄,但不合而出现孤平或三平等不刻意去拗救。
3、每句去掉前两个字,则为五律,每首去掉中间两联,则为绝句。本人不赞成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如此,律诗岂不是要分为律律和古律?既然大体不合律,就把它归为古体好了,把律绝这个名称腾出来定义为律诗绝句的简称甚便。如果有瑕疵,建议叫残律或瑕律,好不以律害意。

2008年


附三:南宋刘渊《平水韵》韵目表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雨、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减

去声:一送、二宋、三绛、四置、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 一屋、 二沃、 三觉、四质、 五物、 六月、七曷、 八黠、 九屑、十药、十一陌、 十二锡、十三职、 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注:据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64年9月第1版。


附四: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韵目表
一、东钟       二、江阳       三、支思       四、齐微       五、鱼模
六、皆来       七、真文       八、寒山       九、桓欢       十、先天
十一、萧豪     十二、歌戈     十三、家麻     十四、车遮     十五、庚青
十六、尤侯     十七、侵寻     十八、盐咸     十九、廉织

注:据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64年9月第1版。


附五:清吴烺《学宋斋词韵》韵目表

第一部    上平:一东、二冬 上声:一董、二肿 去声:一送、二宋
第二部    上平:三江 下平:七阳 上声:三讲、二十二养  去声: 三绛、二十三漾
第三部    上平: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 上声:四纸、五尾 、八荠、十贿(半) 去声:四置、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
第四部        上平:六鱼、七虞 上声:六语、七府[雨] 去声:六御、七遇
第五部    上平:九佳(半)十灰(半) 上声:九蟹、十贿(半) 去声:九泰 (半)、十卦 (半)、十一队(半)
第六部    上平: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下平:八庚、九青、十蒸、十二侵 上声: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六寝 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七沁
第七部    上平: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一先、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眼[潸]、十六铣、二十七感、二十八俭、 二十九减 去声: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第八部          下平: 二萧、三肴、四豪 上声: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
第九部    下平:五歌 上声:二十哿 去声:二十一个
第十部    上平:九佳(半)下平:六麻 上声:二十一马 去声:十卦(半) 二十二祃
第十一部  下平:十一尤 上声:二十五有 去声:二十六宥
第十二部  入声:一屋、二沃
第十三部  入声:三觉、十药
第十四部  入声:四质、五物、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
第十五部  入声: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注:据曹德辉《诗词声律修辞解说》,花城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附六:清戈载的《词林正韵》韵目表

第一部    上平:一东、二冬 上声:一董、二肿 去声:一送、二宋
第二部    上平:三江 下平:七阳 上声:三讲、二十二养  去声: 三绛、二十三漾
第三部    上平: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 上声:四纸、五尾 、八荠、十贿(半)去声:四置、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
第四部        上平:六鱼、七虞 上声:六语、七府[雨] 去声:六御、七遇
第五部    上平:九佳(半)十灰(半) 上声:九蟹、十贿(半) 去声:九泰 (半)、十卦 (半)、十一队(半)
第六部    上平: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上声: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 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
第七部    上平: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一先 上声: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眼[潸]、十六铣 去声: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第九部          下平: 二萧、三肴、四豪 上声: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
第九部    下平:五歌 上声:二十哿 去声:二十一个
第十部    上平:九佳(半)下平:六麻 上声:二十一马 去声:十卦(半)、二十二祃
第十一部  下平:八庚、九青、十蒸 上声: 二十三梗、二十四迥 去声:二十四敬、二十五径
第十二部  下平:十一尤 上声:二十五有 去声:二十六宥
第十三部  下平:十二侵 上声:二十六寝 去声:二十七沁
第十四部  下平: 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 二十七感、二十八俭、 二十九减 去声: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以上平上去声十四部
第十五部  入声:一屋、二沃
第十六部  入声:三觉、十药
第十七部  入声:四质、十一陌、 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
第十八部  入声: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叶
第十九部  入声:十五合、十七洽
以上入声五部

注:据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64年9月第1版。


附七:李长路等词韵改革十六部词目表
一、东      二、庚       三、唐        四、痕       五、寒
六、豪      七、侯       八、微        九、开       十、模
十一、鱼    十二、齐     十三、支      十四、皆     十五、歌
十六、麻

注:据李长路、贺乃贤、张巨才《全宋词选释》,北京出版社。


附八: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十八韵及与十三辙韵部对照表

十八韵-------------------------------十八韵通押情况---------------------------------十三辙
------------------------------阴阳上去-----------------入声
一  麻 a ia ua--------------------------------------第一类通押-------------------------发花
二  波 o uo ----------------通歌------------------第一类通押---------------- ---------梭波
三  歌 e---------------------通波------------------第一类通押-------------------------梭波
四  皆 ê ie üe--------------------------------------第一类通押-------------------------乜斜
五  支 -i ------------------- 通儿、通儿----------第二类通押-------------------------衣欺
六  儿 er ------------------ 通支、通齐-------------------------------------------------衣欺
七  齐 i -------------------- 通支、通儿-----------第二类通押------------------------衣欺
八  微 ei ui--------------------------------------------------------------------------------灰堆
九  开 ai uai------------------------------------------------------------------------------ 怀来
十  姑 u--------------------通鱼--------------------第三类通押------------------------姑苏
十一鱼 ü------------------- 通姑--------------------第三类通押------------------------衣欺
十二侯 ou iu-------------------------------------------------------------------------------由求
十三豪 ao iao----------------------------------------------------------------------------- 遥条
十四寒 an ian uan üan------------------------------------------------------------------言前
十五痕 en in un ün-----------------------------------------------------------------------人臣
十六唐 ang iang uang-------------------------------------------------------------------江洋
十七庚 eng ing------------- 通东---------------------------------------------------------中东
十八东 ong iong----------- 通庚---------------------------------------------------------中东

注:据上海古籍出版社《诗词新韵》,1989年10月新2版,及中国百科网。


附九:中华诗词学会的《中华新韵(十四韵)》韵部表
一、 麻  a ㄚ,  ia ㄧㄚ, ua ㄨㄚ
二、 波  o ㄛ,  e ㄜ,  uo ㄨㄛ
三、 皆  ie ㄧㄝ, ǖe ㄩㄝ
四、 开  ai ㄞ,  uai ㄨㄞ
五、 微  ei ㄟ,  ui(uei) ㄨㄟ
六、 豪  ao ㄠ,  iao ㄧㄠ
七、 尤  ou ㄡ,  iu(iou) ㄧㄡ
八、 寒  an ㄢ,  ian ㄧㄢ, uan ㄨㄢ, ǖan ㄩㄢ
九、 文  en ㄣ,  in(ien) ㄧㄣ, un(uen) ㄨㄣ, ǖn(ǖen)ㄩㄣ
十、 唐  ang ㄤ, iang ㄧㄤ, uang ㄨㄤ
十一、庚  eng ㄥ, ing(ieng) ㄧㄥ, ong(ueng) ㄨㄥ,iong(eng) ㄩㄥ
十二、齐  i ㄧ,  er ㄦ,  ǖ ㄩ
十三、支   -i(零韵母)
十四、姑  u ㄨ

注:据中华诗词学会,2005年5月颁布。

2008年

[ 本帖最后由 北江 于 2008-10-1 09:19 编辑 ]
发表于 2008-8-8 10: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新理论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1: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4 01:25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