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47|回复: 0

[选刊] 《葬花吟》三题——诗体、内容、修辞论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 11: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葬花吟》三题——诗体、内容、修辞论文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其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凭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她作为一部因情造形、为情造文的诗化小说,其中的诗词曲赋,不再游离于作品之外,而是融入小说的整个叙事和结构之中,成为小说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真正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人物的身份口气。《葬花吟》正是如此,在塑造林黛玉形象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人物情节和行动的一部分,是血肉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人物的行动、心理状态以及未来的命运的预示和诗歌的内容紧密地连系在一起。它是人物用血泪谱写动人的诗章,是诗篇用美文迸发出人物的激情。假如林黛玉没有《葬花吟》的美饰,她将显得多么死灰,假如这一回没有《葬花吟》的装点,它将显得多么枯槁,假如《红楼梦》这部巨著没有《葬花吟》的点缀,它将显得多么干瘪!《葬花吟》可说是林黛玉生命的呐喊,林黛玉灵魂的控诉。这是小说中诗歌和人物紧密结合的最高度和典范。以至于流传到今天,人们论黛玉就不能不想到“葬花”,谈“葬花”就不能不说黛玉,二者已然联成一体。而从诗歌本身的艺术成就来说,《葬花吟》作为林黛玉诗中的压卷之作,汲取了我国古典文学千年积淀下的精华,其中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等等亦脱离小说本身而作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传唱至今。脂砚斋评曰:“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葬花吟》既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研究她也就成为了研究林黛玉形象的重要依凭,更可以从中一窥中华古典诗歌的精妙。下文将从《葬花吟》的诗体、内容、修辞三方面的具体研究其特征。
  一、随体赋形,自然流畅——《葬花吟》的诗体分析
  《葬花吟》在诗体上借鉴了歌行体的特点,关于歌行体,李之仪在《谢人寄诗并问诗中格目纸》中说:“方其意有所可,浩然发于句之长短、声之高下则为歌;欲有所达而意未能见,必遵而引之以致其所欲达则为行。”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乐府》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 因此歌行既是较为自由随意抒情的,又是自然流畅富于节奏的。它作为一种诗体,不用乐府古题而即事名篇,自立题目,七言歌行以七言为主,或齐言,、或杂言、长短句,乃亦歌亦诗、亦文亦赋、节奏感强、具有格式又不拘格式的古自由体诗歌,而在实际的创作中,七言歌行又逐步形成自身的一些特点,并作为一种体制而固定下来,这些特点主要包括:字数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五言乃至八、九、十言;用韵上可以转韵,多平韵仄韵交替,一般四句一换韵;平仄多入律,声律富于节奏感。下面从《葬花吟》的句式、押韵、平仄方面探讨其诗体特征。
  首先看押韵:
  《葬花吟》(引自《红楼梦》):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上平,十五删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下平,十四盐 (韵一,平声“删盐”通押)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上声,六雨   (韵二,押仄声“雨”韵)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上平,五微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上平,四支   (韵三,平声“微支”通押)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开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下平,八庚 (韵四,押平声“庚”韵)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入声,四质、十三职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入声,十二锡(韵五,仄声“职质锡”通押)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上平,十一真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上平,十三元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上平,十一真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上平,十二文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上平,十三元 (韵六,平声“真文元”通押)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上平,十一尤 (韵七,押平声“尤”韵)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去声,二十三漾 (韵八,押仄声“漾”韵)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上平,四支  (韵九,押平声“支”韵)
  分析全诗韵脚如下:,一、二、四句“天、怜(一先,下平)”、“帘(十四盐,下平)”是平声韵“删盐”通押,六、八句 “处、去(六雨,上声)”转仄声韵“遇语”通押,九、十、十二句“菲、飞(五微,上平)”、“谁(四支,上平)”又转为平声韵“微支”通押,十三、十四、十六句“成、情、倾(八庚,下平)”换为平声“庚”韵,十八句“逼(十三职,入声)、十九“日”(四质,入声)、二十觅(十二锡,入声)”,转仄声韵“职质锡”通押 ,二二、二四句“人(十一真,上平)、痕(十三元,上平)”又转为平声韵“真元”通押,以后二五“昏”、二六“门”、二八“温”均属十三元、上平,押平声“元”韵,二九“神”、三十“春”属十一真、上平,押平声“真”韵,三二“闻”(十二文,上平),三四“魂”(十三元,上平),平声“真、文、元”韵通押;三五“留”、三六“羞”、三八“头”、四二“流”、四四“沟”均属十一尤、上平,押平声“尤”韵;四五“葬”、四六“丧”均属二十三漾、去声,押仄声“漾”韵;四七“痴”、四八“谁”、五十“时”、五二“知”均属四支、上平,押平声“支”韵。
  全诗共用删盐遇雨微支庚职质锡真元文尤漾十五个韵部,押九韵,六平三仄:一押平声“删盐”共四句,首句入韵;二押仄声“雨”韵共四句,首句不入韵;三押平声“微支”共四句,首句入韵;四押平声“庚”韵共四句,首句入韵;五押仄声“职质锡”共四句,首句入韵;六押平声“真文元”共十四句,首句不入韵;七押平声“尤”韵共十句,首句入韵;八押仄声“漾”韵共两句,首句入韵;九押平声“支”韵共六句,首句入韵。其中平仄韵相间者三处,以平韵承平韵者两处;一韵四句者五处,十四句者一处,十句者一处,两句者一处,六句者一处。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该诗在押韵上的主要特点有:1、基本上是四句一换韵,且转韵时每逢第一句多半押韵;2、平韵仄韵大致交替,以平声韵为主;3、起首两句用同“删”韵的两个韵脚“天”、“怜”,尔后渐渐用长韵,且长韵短韵交替,富于节奏感。   
  据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的论述,古体诗的用韵仍以用本韵较为常见,分为平韵古风和仄韵古风。可以通韵:分两韵相通(偶然出韵、主从通韵、等立通韵)和三韵以上相通;可以转韵:有两种情形,一是像古诗一样随意转韵——仿古的古风;二是在换韵的距离和韵脚的声调上都有讲究——新式的古风,典型的新式古风须具备三个条件:a.平仄多数入律;b.四句一换韵;c.平仄韵递用。我们所说歌行体,其实就是新式古风之一体,新式古风用韵上的特点,正是歌行体的典型特点。
  因此说,《葬花吟》在用韵上是大致符合歌行体的特征的,同时又更为灵活、自由,多通韵,不避同韵,多用长韵;转韵与诗歌情感的转折紧密结合在一起, 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收到诗歌押韵的最佳效果。

《葬花吟》三题——诗体、内容、修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24 16:55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