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08|回复: 1

了佛意,尔后知随顺(道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3 10: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弘





不管你如何分辩,佛教,在世人眼里大抵是避世的。若想在这凡尘间争得一点名头,多享一点富贵,人们总是自不由然的,远离佛教一点;又然,只有那些在世间打拚不出个人样来的,才会视佛教为琪花瑶草,趋之若鹜。这可以说是一种原生的曲解,一个千年的悖误!由此而生出的深一层的误解,更仆难数。

如今,是信仰缺失的时代。尽管,过有宗教的生活,将会是越来越多的人的一种理性抉择,但多数的人,又往往在未入其门之时,就轻易地因已有的误解与宗教本身难免的负面传说,止步观望。就佛教而言,致令蒙垢的失戒僧尼和螺音狗行之徒,由来不断,这只是纷繁芜杂的人性所结出的异果,而非佛教教义本身就有的问题。但这会使得,人们对佛教舌敝唇焦的致讨,变得更加率性挑剔,披毛索黡。

有关佛教,时下最引人瞩目的一件事,就是少林方丈释永信所遭遇的广泛非议。高调入世的永信大师,恪守着严苛的佛教戒律的同时,正以一种异样的方式延续着佛教的香火。他与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挂钩,将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的文化内核,延宕出不可思议的空间,惊艳无限世界为之触目。在日渐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大师可谓纵横捭合游刃有余。你不能不惊叹,出世的佛教,一旦入世便若风樯阵马,其气灏,其势烈,乃壮哉!

自然,随之而来的是无数的质疑与批评,还有理解与赞扬。当天下人的口水全汇聚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身上之时,人们从旁所看到的,是无数的问号。国内外的无数媒体,对释永信做过数不清的采访,他也从方方面面,对之作了大量无可奈何的回应。不过,老道从大师所说过的话里,听来听去就只记得两个字:“因缘”,此两字背后所蕴含着的意义,也许并非人人可以理解。

佛法是因缘法(就俗谛而言),世间的法则同样是因缘法。按佛教教义,世间本是因缘和合所成,若无因缘和合,世间一切法一概无法成立。在此意义上,永信大师对他以及少林寺今日所历之盛况,明确的表明是因缘所至,绝非人力所能为,更不是他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到。若按世间的法则,对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加以分析,我们也可能会得到一些所谓科学的结论,但老道认为,无论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它都只是一种马后炮式的忽悠而已。大师深明因果,他只是平静的向世人表明,世间一切事,不出因缘法。

有人曾问过老道一个似乎极其简单的问题:如何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信佛?以老道多年的感悟所知,多的不说,有一个必须要有的条件是:“深信因果”。佛教所指因果,是三世因果,再往前后推算,其实是无数世因果;深信,即是对世间一切事之因、缘、果了无疑惑。我们在世间所得到的任何结果,其先决条件是一定要有因,这个因可能是这一世的,也可能是前一世或前几世的,当因遇到了适合的缘,和合,成果,顺理成章。但问题的重点却是,若真的是深信了因果,就会有一些自然的推论,你恐怕就不一定可以接受了。比如,“世间一切事全无偶然,人所得到的一切,全是他所应得”,不管这果是好是坏,好的容易接受,坏的呢?则难,但这道理却是真的!中国有句古语说:“大凡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可以看作是这一推论的一个注脚。

有关因缘法,老道曾与一位朋友在广州的大街上做过一次有趣的测试。那天下午的下班高峰时间,下着大雨,老道和她这时却在广州最繁华的城区,冒雨在路边打的。这种时候在这种地方打的几乎没有可能成功,路边很多人在等着,抢着。朋友的建议是换个地方,或走动一下,会不会更容易打到车?老道说,今天我们能否打到车,多久可以打到车,按因缘法其实已经是个定数,站着不动,走来走去或换个地方等,或者是努力去跟人家抢,都不会影响到这个定数,不信可以即时试验。朋友免强同意试一下,就不动地方的在那里等了近二十分钟,很多的士从面前过了,都坐着人,周围也偶尔有车停下落人,但一般都会发生争抢。看此情形,老道澹然待之,她却开始感到绝望,断定今天根本就不可能再打到车了,正要决定另换一种方式等时,一辆的士却一下子稳稳地停在我们的身边,其它人连抢的机会都没有,我们得到了。

对这个测试结果,朋友当时是很信服的,认为确实是因缘法的一次成功的演绎,但过后又一想,不免心犯嘀咕。换一种方式等说不定更快?保持这种方式若等不到会如何?总的还是感觉这个因缘法有太多可疑之处。产生疑惑的原因是她不信佛,不可做到深信因果,所以她只会承认,我们能以这种方式等到车,只是一种可能的结果,而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这只是一种偶然。老道告诉她,信佛的人没有偶然之说,凡果必有因缘,全是必然的结果;而不能深信者,攀缘于种种结果的推测与期待,徒增烦恼而已。这就是信与不信的区别,信者对结果常平静,不信者有结果却烦恼。深明因缘法,不作攀缘求,这是一种近于道的处世态度。



人在世间,并无可能一生顺风顺水。无论富贵与贫贱,亦不分格局大小,终究会在心里,给“愁”字预留了一点甚至很多的空间。当然,许多的人,除却愁之外,可能还有更多,怨、愤、恨,还有悲、伤、痛,所有这一切我们平常可见的情绪,佛教将之归为“贪、嗔、痴”三毒,这些东西,其背后的根,就是“烦恼”。人有所欲,所求,所执,烦恼随之而起,由此演变出纷繁迭出的人间景象。

作为一个人,修为层次再高,其实都不能完全脱弃那些俗情。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学问高深而雅人深致的清高人士,别人可能会误会其虽食人间烟火但却能超越尘世蜩螗,其实不然,这些人的烦恼,可能并不比一个身无长物俯仰由人的低贱者少,他们也许会将所有的不快,郁结于心,以保持外在的春和景明。那些身处高位者就不用说了,他们所领受的烦恼之多,是常人所难揣测得了的,不说了也罢。

佛法所以有因缘法,相信与对治人的烦恼有很大关系,深信因缘,人的所执自然就减持了,没有了某个特定结果的执着,当不同结果来临时,也可以平心而受。这就是因缘法之妙处,因你信了你所得到的,就是你所应得的,不管是坏是好。由此广而推之,人生际遇,全由因缘来定,心且安之。但问题往往又从这里生起,因如此一来,总难免让人认为是随波逐流毫无人生责任感了。呵呵,相信大多数人会这样看的。但实情并非如此,若真只是这样简单了,佛法也就变得毫无价值啦!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0: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信因缘,还得明随顺。

近来与朋友高谈阔论时,有一个话题很有意思,有人说人生到底最终极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对于一群四十上下的中年人来讲,这样的问题恐怕都会想过,各有答案,但要真的说出来,都会有所不同。那么,是什么呢?钱财、地位、健康、爱?都不是,稍认真而有理性地思考过的,一般不会这样看。心安?空泛了点,叫人拿不准是何种状态。宁静?更是不知所云。得道?算了吧,这世间,真得道者,我们都欠缺了得以一见的福气,太希少了!有人说了:近于道!这个,我认同。

我记得一个南京的朋友曾跟我说,南京话里没有“知道”这个词,只有“晓得”,按他的解释是,南京人都明白“道”是不可知的,厉害!那么,道是什么?有了老子的那句著名的话在前面,还有谁敢妄言道?就好比我们都没有登上过珠峰,却教人如何去登顶一样。没得道的人,跟你解释道,会是怎样的结果?危险!所以若你周围存在这样的人,俨然圣人般为你指道,千万留心!既然道是什么已非语言所能诠释,近于道,又作何解?没上过珠峰,毕竟还知道珠峰在何处。道在哪里?我们的先人们是说过的,太多了就不一一举列了。总之,道的方向是可知的,则“近于”,总算是可操作的了。

那如何才算是在“近于”?从佛法来讲,就是知因缘而后的 “随顺”了。如何为之随顺?就象水一样,水性随顺大家都有经验,但要将本性做到水一般,着实难为了。是啊!人生的高境界,岂是可以轻易就得了的?也许还会有人认为,水太柔,性如水并不完美,错了,水性可不全是柔,强硬的水性可是毁灭性的,这个不说自明。人若能做到随顺若水,可不得了,那样行走于世间,真就象庄子所言,以无间入有间了,如庖丁解牛般畅流无碍!



近来朋友间交谈,有一个名词的使用频率很高,“灵性”。

最先留意到这个词,是从信基督的朋友那儿听来,不过说法有所不同,他们较多的是说“属灵”,信了主,就属灵,意思是可以过上有灵性的生活了,至于如何为之过上有灵性的生活,则还是不甚了了。不过可以想象得到,这里所谓的有灵性的生活,是指因信而有了依靠,这种信靠,是可以强大的,是超乎世俗的,是能够让人较之不信的人过得更好,更美妙的生活的。

当然,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至少,让我们能感觉到,人是不能只依靠人而获得他所想要的,人终是靠不住,要让自己得救,需要信靠人之上的,神,或者其它的,总之一定不会是人。是的,我们都太相信自己了,太相信人本身的无所不能了,但是,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终还是会让其中的一部份人感悟到,人,其实并不能主张自己,这样,这些人就属了灵。
佛教没有灵魂的说法,因而应不会有灵性的主张,不过,以方便法门而言,这样的说法亦无不可。因为,以佛教的主张,从来就没有认为人可以主张自己的。按因缘法,人的所有所得,所无所失,全由因缘而来,随因缘而去,而这因缘,非但凡夫自己所不能改变,佛祖也不能为之更张。唯一可以让因缘有所变化的,就是,善念善行,如法修行,也就是说,你不单要信,还要深信,深信什么?因果!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一些共同的东西,就是,信!信则有灵。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所谓有灵性的生活,就是对待生活中的一切,能够具有超然的态度,知道择机而行,行能精进,还能知所进退,取舍有度,对得到的一切结果,平心接受,波澜不惊,宠辱无碍。这样的人生,理应是人人都想做到的,但是,却又是人人难以得到的,这样看来,灵性的生活,实在不是那样轻易予取的了。

自然,通往灵性的道路,理当不是唯一的,何况,灵性的生活,只应是人的终极,也许是神的起点罢了。以佛教神识不灭的观点看来,人的一生,只是其无终始的神识长河中的一微小切片而已,虽因人身难得而有其重要的一面,但毕竟非凡夫所认定的终极性,而是,作为人应珍惜得人身之缘,以出离烦恼了却生死为大事,这才是真正的在尘凡走向灵性之道。
由是我们可知,作为一名佛子,信因果知因缘能随顺,这就是所谓灵性生活的全部。

我们常常会听到他人以简洁的语言来诠释自己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典型的一句是“开心就行”,其实,这并不是一种有灵性的态度,因为开心总是意味着还有不开心,也就是,开心总是间或态的,也许只是存在于不开心中的某个片断里,若以此作为生活的目的,并不能获得稳定安舒的生活品质。还有一种,是愿意去忍耐苦难,认为这也是有灵性的表征,其实也非,忍受痛苦绝不是道,不是灵性,灵性的真义,是平和,是对一切世间事,平心而受之。这就是佛子们的所谓随顺。

随顺,是不分好坏,也不分喜悲的,我们往往会倾向于以为,随顺是为坏事所准备的,就是对一切坏的结果的安受,当然这也是随顺的一部份,但对好事的随顺,也一样是重要的,好事来了,其实对人心的改变,很有可能比坏事还大,这是可以在生活中能常见的事实。安然在接纳所有的事,是随顺的本意,也是灵性的体现,拥有这一品性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的,行走于人世间,这比任何东西都有价值。

有一种误解会出现,灵性的体现,往往是平静而冷峻的,因而会被人认为是冷血。其实不然,深明因果的灵性展现,是在对世间纷繁事相的深刻洞察的基础上的一种品格,柔顺如水,不悲不喜,离烦弃忧,这种平稳安然如如不动的人生态度,才真正是人性真善美的确切体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2 18:2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