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99|回复: 0

王安石故里之争(佚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6 17: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一直是抚州人引以为豪的一位人物,然而关于王安石的故里究竟在抚州哪个具体位置,却引发了当地学术界的一些争论,也引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专家认为,据全部史料记载,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人。另有学者却提出,王安石是东乡县上池村人,且有论有据。让我们一起随抚州的专家学者们,看看王安石的故里之争是如何上演在学术的舞台上?

  荆公故里受质疑

  1982年,东乡县进行文物普查,时任县文物普查副组长的县文化馆干部夏怀平到虎形山上池村查看王氏家谱,有些东西看不懂,同乡王明占几句话让他茅塞顿开,后来夏怀平向王明占提议在王安石逝世900周年到来之际写篇文章纪念他。1983年,王明占开始定向研究王安石,他跋山涉水,访村问古,走遍了上池周边方圆30里的王氏村落,而且到毗邻的金溪县和余江县的王氏村庄考察,先后查看王氏家谱30多本,近100万字。同时翻看东乡县志和抚州府志,历时1年,王明占写出一篇3000多字的论文《宋刑国文公王安石是今东乡县上池瑶田人》。此文一出,全国各地研究王安石的学者、专家纷至沓来进行考察。

  作为王安石第33代后裔的王明占自那时起,正式被调到县文化馆“专门负责管理王安石故里上池的事”。

  开始书面争论

  谈及最早的争论,王明占称那是一次远距离的书面争论。

  1984年,抚州师专以罗传奇教授为首,成立了一个王安石思想研究会。当时,罗教授拿出一本北京大学邓广铭教授著的书,翻到某页,上面有个注解,内容为王安石出生为上池,今属东乡。不久,东乡县县志办的梁某特意到北京找到邓教授,责问对方“我们东乡人都未说他是东乡人,你凭什么说?”之后,邓教授便写了一篇关于王安石故里的文章,称王安石的家在临川,与东乡没有关系,并发表在当时的《争鸣》杂志上。王明占读过后,不同意邓教授的观点,针对其也写了一篇反驳的文章,也寄到《争鸣》杂志上期望发表,但被编辑退回,文稿上作了批语,大意是已发表了邓教授的文章,不太好发表对立观点的文章。

  当时,邓教授提出“有庐就是家”的观点,并引用《文集》卷第三十五《大中祥符观新修九曜阁记》中云:临川之城中,东有大丘,左溪水,水南出而北并于江。城之东,以溪为隍,吾庐当丘上,自北折而东百步,为祥符观……安石少时固尝从长者游而乐之,以为溪山之佳,虽异州,乐也,况吾父母之州,而又去吾庐为之近者邪!

  王明占便在自己的文章中用四点反驳对方,他分析本文是安石在京师为道士丁用平写的一篇阁记,文中谈到“吾庐当丘上”,这只能说明安石在临川城中有简陋的房屋,从“安石少时固尝从长者游而乐之”则可以说明其一。安石在少年时候简陋房子就存在,而且没有在此居住,如果在此居住,何必非要跟从长辈才能出游?其二,少年时期安石本人的生活来源仍由长辈供养,不可能有能力自己建造房屋。其三,有“庐”不一定就是那里人。历史上诸葛亮的“庐”在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可他不是隆中人,而是琅琊人,所以说王安石不是临川城里人。此外,王安石在江宁(南京)半山园也建有“庐”,可他不说自己是江宁人,而说是临川人。其四,“况吾父母之州”,而不是吾父母之居,说明安石父母也没有在此房中居住,只是离这里较近。

  王明占同时表示,由于这篇反驳邓教授的文章并未让他看到,这次争论也就不了了之。

  学者正面“交锋”

  1985年秋天,抚州市召开王安石研究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全会,王明占被吸收为王安石研究会会员,其论文在会上被评为优秀社科论文二等奖。

  回忆起那次的会议,王明占仍然记忆犹新。他说,当时十余个县代表参加了会议,但明显看出至少有三方观点,那是来自东乡、临川及金溪的代表。王明占接着给记者讲述,金溪县社联主席作为代表仅提出王安石的坟埋在金溪,并说明王安石的外婆是金溪人。当时临川县志办的徐姓代表指出王安石是临川人,最有力的证据则是王安石有两个夫人,一位吴氏,葬在南京;另一位彭氏,葬在临川延寿乡。作为东乡代表的王明占当即指出,延寿就是今天的东乡上池,王安石的夫人葬在此,恰恰说明了王安石的故里是东乡上池。“当时会上许多人交头接耳,许多人纷纷责怪徐代表为何将临川延寿乡说出来。”王明占描述当时自己反驳徐代表时现场的情况,脸上仍然掩饰不了当时“将”了徐代表一军的得意。

  参与筹备此次会议及从头到尾都参与会议的抚州市委编史办副主任付林辉,也是研究王安石的专家,提及那次会议的“交锋”,付林辉主任称,并未有这些争论,会上只讨论了一些王安石的诗词歌赋。

  出报出书争故里

  东乡县老年大学的学者们对于王安石的故里之争也有着不同的观点,这体现在该县老年大学出版的一本内刊《东乡诗词》里。前些年,《东乡诗词》的主编为一位王姓学者,王主编是持王安石故里为临川城的观点,因此持王安石故里为上池村的王明占等人为王安石作的一些诗想发表在《东乡诗词》里,却从未得到批准,理由是王安石并非东乡人,为何将与他相关的词发表在《东乡诗词》里。去年10月份,和王明占持同样观点的老年大学副校长熊某与王主编辩论了一下午,最终仍是各执各的观点。“不过现在《东乡诗词》的主编换了,我们可以在该报上畅所欲言,发表有关王安石的诗词了。”王明占对这个内部报纸的变化感到很高兴。

  2005年,王明占完成了《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故里上池村》一书,此书书名来源于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在上池的题词,书中仍然用了大篇幅来证明王安石确实是过去的临川,如今的东乡上池人,并记录了王安石在上池的行迹,同时还以1985年10月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全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保护单位:王安石故里上池村”为据,驳斥以往《东乡县志》错误记载王安石是临川人。东乡县另一黎姓学者在得知此事后,称除非是国务院下了文件,才肯认同王安石是上池人。

  付林辉则称,从他查阅的八部王氏家谱及所有的史料记载来看,王安石的祖先选址在清风门的盐埠岭,即今天抚州市荆公路与同叔路交界处,并一再强调东乡上池村找不到一点王安石的足迹,是子虚乌有的王安石故里。付拿出他出版的《王安石全传》,表示里面也对王安石的故里是今天的临川城作了详细记录。

  经济上的争论?

  王安石的故里之争一直未休,有人认为这是经济上的争论,甚至可以上升到地方上的保护主义。有人说,1985年,中央曾经下拨了一笔专项资金给江西,用于我省名人文化旅游的开发。当时东乡为此作了规划,想开发王安石的故里上池村,临川也为此作了规划,两地的文人大概就是那时被发动起来写文章争故里的吧!总之,最后这笔专项资金中的40万元用于在抚州建了王安石纪念馆,还有部分则在东乡上池村建了个王安石故里的门楼,并修缮了一个王氏祠堂,此外县里也出钱铺了县城到上池的路。

  付林辉始终认为东乡的上池村纯属造势,并感觉未造起波澜。王明占也始终坚持东乡上池村就是王安石的故里。

  “不管是临川还是东乡,王安石都是抚州人,这点是改变不了的,争论只是学术界的一些认识不同。王安石是抚州人就是我们抚州人共同的骄傲。”王安石纪念馆的馆长纪丽波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2 11:2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